王震告诉财新记者,原先北京友谊医院等5家医院率先试点“医药分开”时,曾形成价格洼地,很多患者冲着取消药品加成之后的低药价来试点医院看病,弥补了药品加成取消后的部分医院收入,全面推开后医院不再能“走量”,需通过其他途径维持收支平衡。
与前期5家医院试点相比,新发布的北京《方案》 不仅强调全面推进医药分开,还提出调整医疗服务价格,并健全公立医疗机构费用、关键绩效指标监测体系,推进以按病种付费为主,按人头付费、按服务单元付费、按疾病诊断相关组付费等为补充的复合型付费方式改革,这将从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两方面入手,引导医疗机构控制成本和医疗费用。
但据知情人士透露,医疗服务价格调多少,怎么调,这在《方案》出台前,曾在北京医管局和医院之间存在分歧。该知情人士表示,医疗服务项目有几千项,由行政部门决定作哪些调整恐与实际情况脱节,但又不能完全交给医院自己决定,因为医院肯定会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标准。
而自新医改推进以来,公立医疗机构的财政补贴问题一直被视为改革最难点,此次北京改革能否有所突破有待观察。目前,全国绝大部分医疗机构是公立医疗机构,一方面政府强调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,医疗服务价格等无法完全参照市场标准,另一方面政府没有财力,给予医疗机构足够补贴,弥补公立医疗机构收入,许多学者认为,这二者之间的矛盾不解决,医改效果将很有限。
-end-